當你準備規劃買房時,你有了解坪數跟公設比的計算嗎? 大部分人買房最在意的不外乎就是坪數、價格、實價登錄還有公設比的部份了,我們常聽到的公設比,通常一般是指在房屋所有權狀中持有非房屋實際使用坪數占總坪數的百分比,該怎麼去評估你買房的公設比,讓你買房可以更有概念!

買房的公設比是什麼?又要怎麼評估?
如果你也是首購族,當你要買房時,建議也先了解公設比是什麼,搞懂房屋公設比也才不擔心吃虧,許多房屋建築在販售時,都會將公共空間的公設比也涵蓋,導致你看物件的坪數好像很大,但是卻發現很多坪數其實都是公設比,建議首購族都可以先判斷什麼是「合理」的公設比,建商在規畫上也將像是健身房、KTV、閱覽室或室內游泳池等公共設施配置在建案中,也增加不少公設占比,以下也分享各不同建築類型的公設比:
● 商辦:35%-40%以上
● 社區大樓:25%-30%以上
● 公寓、透天:0%-15%
● 華廈:15%-25%

大公設跟小公設差在哪裡?
買房的公設比,也分為大公設&小公設!一般來說,小公設是由某些特定住戶使用、持有及坪數分攤,如各樓層的通道、樓梯間。而大公設則由社區、大樓內的所有住戶共同使用、共同持有及坪數共同分攤。其中部分公設則屬於「必要」公設,意即建築配置上或法規上必要的公共設施,如配電室、消防設施、法定防空避難室等,另一部分為「非必要」公設,如室內游泳池、健身房、閱覽室等。
除了買房要懂公設比計算方式之外,也要留意公設比的常見糾紛會比較好,許多買方會認為公設比越低越好,但事實上低公設比的建案有可能是建商捨棄一些非必要性的設施,也可能是縮減大廳、電梯空間讓整體公設比看起來較低,所以低公設比不代表實際使用面積更大,買方購屋前最好詢問清楚!

大家房屋
地址 :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267號3F之2
電話 : 02-2377-6030
傳真 : 02-2377-6033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