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發表迴響

從瓷偶了解藝術美學與文化!1分鐘了解名瓷特展!

你曾經想過從器皿、瓷器或瓷偶中,不只可以了解藝術家的素養與美學,還可以窺見社會文化的發展嗎? 現在「明明白白 白瓷觀點.王俠軍」 特展,就邀請了研究社會學的劉教授,一覽文化社會、 文化政策、創新社會趨勢等方向,展覽對藝術家的人生階段做了一個完整的陳述,也看見台灣社會的發展歷程。

名瓷藝術與社會文化的火花

王俠軍的創作範圍廣而精深,從白瓷作品、瓷偶到器皿皆有涉略,劉教授認為展覽除了將王老師的白瓷作品進行了完整呈現,同時在王老師的私人物件區似乎看到了台灣4、5年級生的成長縮影,余光中的詩集代表著60年代所發生的中西論戰、鄉土文學論戰等,劉教授認為每一個國家或社會,都會有類似中西論戰的社會發展過程,社會的環境影響到藝術家的生命或著創作靈感,他以台灣社會舉例,從物質生活成長中大家開始思考在文化或精神上面的的提升。

回過頭來看對於身處解嚴後的言論自由,台灣社會環境的變遷,也造成當時青年的一些個性特質,當問到當時的青年與現代的青年是有什麼差異? 劉教授認為在早期這些藝術家及文化工作者都是靠著自學,以王老師為例,藝術家從各式各樣的人生階段及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展覽中一方面看見王老師的藝術天分,同時從展覽中的模具展現作品的複雜性及製程的不確定性。

瓷器藝術中的思維與技法

台南之於王俠軍,正是一遍又一遍走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及胸懷,這是王俠軍的「情」「色」則是王俠軍從五彩繽紛的玻璃到純粹以形體表現的白瓷,這180度轉變的對比現象,「白」回應著王俠軍的生命歷程。 搭配空間巧妙安排「人文」、「工藝」、「科技」三個面向,探索工藝創作的多元發展,彷彿回溯白瓷所承載著的生命歷程記憶及創新思維:以「告白」解密創作者故事,敘事其從事工藝之心路歷程及作品特質。藉由「知白」解構創作者發想歷程及開發生產過程及技術創新,突破傳統工藝之材料、技法之思維。

同時融合科技以「留白」呈現工藝與科技互動展演,透過多媒體影像表現白瓷與光影之虛實呼應。最後的「讀白」透過閱讀探索瓷器脈絡,了解瓷器發展與焰變歷程,獨留參展者與書本之對話,讓我們的思緒留一點白。

八方新氣
電話:02-2896-8209
信箱:info@new-chi.com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